【巴特熔体泵】北京8月28日电近一段时间,经济形势扑朔迷离,中国股市也因内外多重因素出现波动。在这种情况下,人们很难判断经济的未来走势,但有一个人对未来的判断,此时非常值得你听一听:
在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,李克强总理说,各部门要充分估计国内经济可能受到的影响,但同时也要坚信,中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。“我们仍有巨大的回旋余地、市场潜力,还有进一步创新和运用宏观调控的空间”。
除了做出上述判断,李克强更为“进一步创新和运用宏观调控的空间”而忙碌,这些天,通过国务院专题讲座和常务会议,他全力推进四件大事。这四件事情一件比一件具体,但每件事都值得你关注。
件事:力推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
23日,国务院还开了一场会—一场专题讲座,这是本届政府的首场专题讲座。讲座的内容很潮,围绕先进制造和3D打印展开。院士开讲,总理、副总理、国务委员都是听众。
当时,李克强就明确表示,当今技术革命对经济发展、推动经济升级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,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,也是用创新的手段来推动创业。
这不,在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,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被再次提起。当天坐上发言席的,是3家第三方机构的负责人,而听第三方评估报告“推进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措施落实情况的,则是国务院总理、副总理、国务委员,以及各部委负责人。在这份报告中,有关机构通过20个省的19000余份调查问卷发现,2014年下半年以来,国务院发布的8个主要政策工具中,“畅通投融资渠道”、“科技资源开放共享”、“研发支出加计扣除”的实施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落实,“离岗创业”、“科技成果‘三权’改革”等政策工具效能还不够理想。
对此,李克强当场就要求有关部门要抓紧落实,重点解决“痛点”、“难点”。
这次常务会议也后确定了加快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措施,更好服务实体经济,为大众创业提供助力,并要求通过“厉行简政放权、突出结构调整、创新业务模式、加大政策支持”等途径为各种创业创新保驾护航。
至于具体怎么办,李克强说,“各部门务必要主动作为,对于国务院确定的政策措施,一定要落实、落实、再落实!”,“决不能光说不干、耍嘴皮子”!
第二件事:严查简政放权玩花样
第三件事:实施精准扶贫
第四件事:在全国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
在不少人眼中,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似乎谈不上是应由国务院开会解决的大事、急事。毕竟,它涉及的是教师群体,又限定于中小学教师,着手的则是职称问题,问题实在太具体了,怎么就是大事?
这是因为,在李克强眼里,“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,对于优化配置资源、加强基础教育师资保障,具有重要意义”。
对教育尤其是教师,他一直非常重视。2013年8月29日,李克强就提出,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,要更加注重依靠“人才红利”,必须一靠教育、二靠科技。时隔不久,李克强又强调: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、不是课桌,而是教师。
与此同时,中小学校围绕教师职称产生的各种具体问题,李克强也看在眼中。当前,在基层学校,“教师同岗不同酬、分配不合理”,“教师拿到高级职称后脱离教学岗位”,“一些管理者享受高职称工资待遇,却不在教学一线”等现象严重伤害了一线教师的积极性。这是他非常不愿意看到的。
因此,他判断,“经过几年来的大面积试点,全面实施改革时机已成熟”,并终拍板“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”。
具体怎么干,他给出三条路径:
首先,将分设的中学、小学教师职称(职务)系列统一为初、中、高级。
第二,修订评价标准,注重师德、实绩和实践经历,改变过分强调论文、学历倾向,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。
第三,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,并公示结果、接受监督。四是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,实现人尽其才、才尽其用。文/巴特熔体泵